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详情

柞蚕历史

柞蚕历史22/12/21
      我国山东半岛是放养柞蚕的发源地,早在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山东蓬莱、掖县一带的人民就已经采收野生的柞蚕茧,制成丝绵。后来人们逐渐知道利用柞蚕茧丝来织绸。到了明代,用柞蚕丝织绸制衣,已经风行全国。事实上,我国东北作为柞蚕的主要产地,尤其辽宁柞蚕产量占全国75%,也有着悠久的柞蚕放养和丝绸纺织历史。
      丹东地区放养柞蚕有近300年的历史。解放前,发展最高峰时,柞蚕放养地达5532处,养蚕户达19880户,年放养量达4-5万把,年产茧量2-3万吨。为丹东发展柞蚕丝绸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丹东开埠之前,蚕民家庭土法缫丝,蚕茧就地自行购销。
      1861年营口在东北地区最早开埠通商后,英、法、美、日等国先后在此地划分势力范围,沿辽河建立码头仓库,经营航运和商业,再加上营口本地原有国内商号码头的持续发展,到19世纪末,营口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物资贸易集散中心。营口成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出海口。1906年(清光绪32年),丹东开埠通商,随着缫丝业的发展,商人相继开设丝茧栈,丝茧购销开始专营。最多时有茧栈21家,雇用有经验的采购员(俗称“罗头”),奔赴于蚕区,春收大扣,夏收小扣,秋收大茧。然后,由茧栈卖给丝厂,加工成柞蚕丝,再通过代理商销往国内各地和国外。1914年(民国3年),张守世开设“和聚正”丝栈,经营柞蚕丝茧,又经营“正记丝厂”,是厂商合一的经营者。 丹东商会为规范丝茧市场,发动商户捐资,于1910年在广济街建立丝茧市场。丝茧市场建立生意兴隆,促进了丝绸工业的发展。到1926年丹东有缫丝厂49家,丝机16375台,年产灰丝7823箱,碎丝68.9万斤。由于柞蚕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当时丹东各丝栈在上海派有“坐庄”(外销经理),通过“和聚正”等5家商号代理出口业务。 1937年,伪满洲国实行“经济统制”和“汇兑管理”,丹东呼丝茧栈被迫改为在丹东自产自销。后来伪政府成立了“满洲柞蚕株式会社”,垄断收购,禁止大茧、蚕丝自由买卖,丹东丝茧市场随之被取缔。使丹东柞蚕丝绸业遭到破坏,停滞不前。 1947年6月,丹东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柞蚕业获得了新生。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丝绸文化和桑蚕、柞蚕放养历史。蚕丝加工行业一度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垄断地位,拥有丰富的养蚕技术和蚕丝制品加工工艺技术。
      柞蚕丝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资源,其丝天然华贵、滑爽舒适而且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柞蚕茧丝由两根平行的扁平单丝并成,其主要成分为丝素和丝胶。绝缘、强力、伸度、抗脆化以及耐酸、耐碱等性能均优于桑蚕丝。丝素白色半透明,强力能增加4%,有光泽,约占85%;丝胶淡褐色,耐湿性能亦强,约占 13%;此外还有灰分、色素等约占2%。丝胶分层附着在丝素外围,有保护作用,能溶于沸水、热皂液和碱性溶液;丝素则不溶。丝素由18种氨基酸组成,大多属人体必需氨基酸,主要为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丝胶由15种氨基酸组成,主要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精氨酸。柞蚕丝手感柔软而具弹性。耐热性能良好,由柞蚕丝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可知,柞蚕丝纺织制品具有强力高、吸湿散热快、粗犷典雅、抑菌防腐、耐腐蚀、防紫外线等特性与功能。目前越来越广泛用于多种行业。美容方面,柞蚕丝具有蚕丝蛋白特有的柔和光泽和吸收紫外线抵御日光辐射的作用,丝素光滑、细腻、透气性好、附着力强,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吸收和释放水分,对皮肤角质层水分有较好的保持作用,因此丝素是美容类化妆品如唇膏、粉饼、眼霜等的上乘基础材料。
      柞蚕丝绸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丝绸文化渊源流长。柞蚕及柞蚕丝资源是我国特有的天然珍贵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项中国传统文化,刻苦钻研柞蚕养殖及相关生物、化工知识,努力开发柞蚕、柞蚕丝资源,发掘其潜在价值,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生产和谐,为人类造福。